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铱”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上海有机所在铱催化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方面取得进展(图)
铱催化Z式 不对称烯丙基
2023/1/7
Z-烯烃片段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但由于大位阻取代基位于双键同侧,Z-烯烃相对于E-烯烃热力学不稳定,因此其高选择性合成极具挑战性。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通过利用亲核试剂捕获π-烯丙基金属配合物中间体,可以高效构建含有烯烃片段的手性化合物。但是该类反应一般经历热力学稳定的syn-π-烯丙基金属配合物,得到末端烯烃或者E-烯烃产物。
Z-烯烃片段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由于大位阻取代基位于双键同侧,Z-烯烃相对于E-烯烃热力学不稳定,因而其高选择性合成颇具挑战性。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利用亲核试剂捕获π-烯丙基金属配合物中间体,可以高效构建含有烯烃片段的手性化合物,但该类反应一般经历热力学稳定的syn-π-烯丙基金属配合物,得到末端烯烃或者E-烯烃产物。
在许多天然产物、药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都含有中环结构(七至十一元环),发展其高效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跨环张力和不利的熵效应,目前中环分子的合成,特别是手性中环分子的不对称催化合成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有效的方法局限于分子内环化反应、多环化合物扩环反应和多组分环化反应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现铱催化Z式保留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
铱催化Z式 不对称 烯丙基 取代反应
2021/1/22
Z-烯烃是有机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于其相对于E-烯烃热力学不稳定,其高选择性合成极具挑战性。含有Z-烯烃的手性结构单元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发展其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A)。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团队利用π-烯丙基铱物种反应特点,从易得的Z-式烯丙基酯原料出发,实现了含有Z-式烯烃手性化合物的精准合成。该研究揭示了全新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模式...
“三头六臂”的氮杂环卡宾铱催化剂:高效催化乙二醇和甲醇选择性交叉偶联制备乳酸(图)
乳酸 乙二醇 甲醇 交叉偶联
2021/8/19
乳酸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分子,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物、聚合物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可用作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预计2022年其全球需求量高达4 × 105吨。然而其产能受限于高效催化剂及合适原料的不足,生物发酵法效率低且需要繁琐费时的分离提纯,而传统化学催化通常需要用到有毒试剂(如氢氰酸或乙醛)。
混合配体型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
有机电致磷光 铱金属配合物 混合配体
2019/1/14
采用4-甲基-2,5-二苯基吡啶(MDP)、5-甲基-2-苯基吡啶(PMP)作为配体,设计合成了2种新的绿色磷光铱(Ⅲ)配合物Ir(MDP)2(PMP)(1)和Ir(MDP)(PMP)2(2).系统测试了2种配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等性质,并通过单晶结构和理论计算讨论了材料的分子结构、堆积结构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配合物1和2制备的绿色磷光器件实现了高性能的电致发光,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2...
含亚磷酸酯和联吡啶羧酸酯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和电致发光性能
环金属铱(Ⅲ)配合物 三苯基亚磷酸酯 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 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有机电致发光
2019/1/15
以三苯基亚磷酸酯为双环金属化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中性铱配合物(1).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配合物表现出黄光发射,波长为581 nm,
以IrCl3·3H2O为铱(Ⅲ)源,2-苯基吡啶(ppy)为主配体,2,2'-联噻唑(btz)为辅助配体在乙二醇中回流反应后,再与NH4PF6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新颖橙光阳离子型有机铱(Ⅲ)配合物[(ppy)2Ir(btz)]PF6.将其掺杂到硅树脂中用于GaN蓝光(455 nm)芯片激发Y3Al5O12∶Ce3+(YAG∶Ce,以6.0%质量比掺杂于硅树脂中)构成的白光二极管时,白光色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黄湧课题组发展铱催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及羧酸的需氧脱氢新策略(图)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黄湧课题组 铱催化 γ,δ-不饱和酰胺 羧酸 需氧脱氢
2018/1/18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化学反应多样性的合成子,其中制备这类化合物最为直接的策略是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直接氧化脱氢,在早期的研究报道中,反应一般需要使用当量的氧化剂。近年,随着绿色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多个研究小组开始尝试使用空气或者氧气作为反应的终端氧化剂,而因此过渡金属介导的需氧脱氢被广泛关注。主流的研究范畴集中于醛及酮类化合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黄湧教授于20...
通过对螺旋型铂铱电极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和电化学沉积铂纳米粒子实现电极表面的重建和优化,研究了螺旋型铂铱电极在不同腐蚀时间和电沉积时间下的形貌及对过氧化氢(H2O2)的催化活性. 对表面重建的工作电极涂覆氧化酶和半透膜,制备出了铂纳米粒子/葡萄糖氧化酶/环氧聚氨酯酶电极,并将其用作葡萄糖传感器的工作电极. 传感器计时电流检测结果表明,表面重建后的酶电极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范围扩大为2~45 mmol/...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图)
化学物理 单原子铱催化剂 航天催化材料
2013/10/30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领导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团队通过与该所“千人计划”入选者刘景月研究员(负责高分辨电镜)、清华大学李隽教授(负责理论计算)合作, 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以FeOx为载体制备出极低金属含量的单原子铱(Ir)催化剂Ir1/FeOx。将该催化剂用于水汽变换反应(CO + H2O = CO2 + H2),发现其催化活性(specific activity)...
最近十年来,金属铱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逐渐发展成一种高效地构建碳–碳键与碳–杂原子键的方法:从单边取代的烯丙基碳酸酯底物出发,可以高效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得到支链烯丙基取代产物。Feringa类亚磷酰胺配体是目前该类反应中最常使用的手性配体。然而,该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在烯丙基底物方面存在着一种“邻位不利效应”,即当使用苯环邻位带有取代基的肉桂碳酸酯底物时,反应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