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生态学 平原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21 秒)
三江平原是近50年来我国人类农业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影响下地表水热过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向水田集中种植区的快速转变,显著改变了地表-大气间的水热传输模式和区域水资源消耗-更新速率,如何量化评估沼泽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通量传输机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是关系到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生态保育与农业生产平衡、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其中关于自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水田)的地表热量平...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农业集约化生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地形区域、生产管理模式及边界树篱带对农田地表天敌多样性的影响,在我国华北典型农区,选取5种农田,包括丘陵地区的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CM)、常规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CMH)、有机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OM)、有机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OMH)和平原地区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P...
通过小尺度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排水沟渠水体、底泥和植物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体停留时间增加,沟渠对水体氮素的净化能力增强,认为停留8d左右较适宜。沟渠对NH4+-N的截留率大于TN和NO3--N。渠水停留11d时,4条试验沟渠[氮浓度高、磷浓度低(NHPL),氮浓度高、磷浓度高(NHPH),氮浓度低、磷浓度低(NLPL),氮浓度低、磷浓度高(NLPH)]对NH4+-N的截留率均达100%,...
为了研究盐碱地改造利用,进行了沙土和盐碱土混合,研究混合后的"沙碱土"特性,并实验了其种植作物的幼苗表现。科尔沁沙地与松嫩平原盐碱地和辽河平原盐碱地在松辽分水岭两侧交错重叠分布,面积达350×104hm2,具有可改造旱田100×104hm2的潜力。当盐碱土中混入40%~60%的沙丘风沙土时,电导率指示的盐分含量降低20%~50%,碱化度降低40%~60%,满足种植玉米、向日葵等旱作作物的条件。此区...
2010年3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松嫩-三江平原粮食核心产区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年课题负责人研讨会在长春召开,研讨会上,刘兴土院士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强调了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相结合、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相结合、核心技术和高产高效相结合的重要性。
2010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松嫩-三江平原粮食核心产区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会在长春召开,该项目的顺利启动,对充分挖掘农田增产潜力,提高农田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粮食稳定增产,提升区域商品粮基地重要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沼泽湿地生态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计划局专项经费支持下,三江站完成了新综合实验楼建设和原综合楼改造,购置了实验、办公和生活的设备设施,更新了部分试验分析仪器和野外监测网络的配套设备。本次新综合实验楼建设和园区综合改造,实现了三江站科研平台支撑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5 ~10 月的生长季节中, 芦苇不同构件及土壤中N 素季节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 明: 在生长季节初期, 地上部各构件N 素含量增长迅速, 季末花序、果实及地下部各构件N 素含量达到最大值; 芦苇构件N 素贮量以根茎最大, 叶鞘最小; 在土壤不同层次中全N 和速效N 含量变化较大, 与芦苇的生长、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 速效N贮量在生长季...
应用GIS研究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单因子和综合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单因子重金 属污染仅零星地区出现轻度污染,但该区Pb和cr元素污染较分散且分布范围较广;三江平原生态环境重金属综合污染基本不存在,仅南部穆棱、西北部萝北、中部集贤和双鸭山、东部虎林和绕江交接处几片地方出现轻度污染,且综合污染指数一般<1.2,污染范围仅占全区的3.5%,表明该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较优越。
筒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农业能耗等态势,提出该区发展资源低 耗生态农业模式策略,并分析论证了曲周模式可行性。
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山东聊城为例, 在野外考察、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 研究了该区生态 功能区划方案。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理分布格局明显, 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较为清晰, 通过自上而下将聊城划分 为4 个一级区、11 个二级区和25 个三级区, 在此基础上, 根据各功能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利用方案。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结构配置与优化模式,种间关系;植物材料选引;综合效益;环境质量;生产力及物质循环等研究。分别在盐碱土、沙质土和砂姜黑土三种不同土壤类型区通过室内外模拟试验,并根据对结构配置各项技术参数研究的结果,严格按树种生物学习性和适地适树原则,紧紧围绕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时空结构、物种结构为核心,共建立试验示范区5个,总面积4270公顷;配置了空间上有层次、时间上有序列的多树种、多层次、多效益...
为了优化冀东平原沙地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面貌,1995年以来,滦南县林业局、畜牧局、科委、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承担了省科委该项目。技术内容及创新点:通过综合规划,在试验区形成了乔灌结合的林桑保护网,与片林、经济林形成了防风固沙系统,在乔木林网规划范围内,根据地形土质等产地条件,成功地运用了双行带状栽植,沙坡地桑坝梯田,双行大小垅平作三种沙地植桑模式。即地貌平整地块采用双行带状植桑法,桑条行距1米,...
该项目提出了一整套农田面源污染物控源与减排的综合集成技术,首次研发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决策咨询系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样板,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性强,实践证明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对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揭示了畜禽粪尿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是制约杭嘉湖平原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面污染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水网平原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综合示范样板,所提出的一整套结合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控制与减排的综合集成技术和所建立的基于WEBGIS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决策咨询系统有重大创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