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 >>> 农业生态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生态经济学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冬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气候变化导致世界范围冬小麦主产区变得更加干旱。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是应对干旱对作物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提升作物抗旱性需要维持作物在有限供水下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更需要提升其收获籽粒产量的能力。针对大量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获取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周期长、投入大,并受到年际生长环境变化影响。找到简单、准确、快速预测作物品种抗旱性的方法,能够提高作物抗旱品种选育的效率。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碳汇”。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且被开垦为沿海农田和水产养殖池。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特点,且面临的威胁已由早期的毁林破坏转变为因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生态退化。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红树林潜在分布和碳汇的影响对于其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5种主要红树林物种,构建了高精度的物种...
21世纪全球变化背景下农业骤旱激增,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影响巨大。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全球骤旱频发的热点地区。因此,了解骤旱演变对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壤侵蚀尤其是沟道侵蚀威胁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与粮食生产能力。当前,东北黑土区约有66.67万条侵蚀沟。切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地退化的重要指标,是连接上坡和下游渠道的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对切沟如何调节融雪期间集水区径流、泥沙和养分流失过程知之甚少,限制了对东北黑土区以土壤侵蚀防治与非点源污染控制为目标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地利用优化布局策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也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引。“两山”理念指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与自然动态统一的辩证关系。然而,目前在“两山”实践的进展、转化成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等方面仍缺乏定量研究。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在水源供给、增湿降温、雨洪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不断加大湿地的保护和城市湿地的建设,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湿地总体上仍大面积损失。城市湿地萎缩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性。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城市湿地监测,获取长时序、高频次的城市湿地时空动态变化信息,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课题。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两千多年前收获大豆的场景随着诗句浮入眼前。大豆古称菽,起源于中国,且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史,现在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十分重要的粮油作物。
生物界主要有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植物界,有性繁殖通常指种子繁殖,而无性繁殖最常见的形式是营养繁殖或克隆生长。科学家们对两种繁殖方式的优劣势、进化意义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我们仍然对两种繁殖方式的生态地理格局知之甚少。例如,繁殖方式随温度梯度如何变化?学界通常认为有性繁殖过程包括传粉、结实、种子萌发等比无性繁殖需要更高的温度,低温有利于克隆繁殖,但202年3月6日的研究结果...
近日,行走在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稻鸭鱼共生”示范田的田埂上,只见稻禾随风摇曳,三五成群的肥鸭正在稻田里追逐、捕食,一尾尾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好一幅“稻在水里长,鱼在稻中游,鸭在田间戏”的田园画卷。
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马红旗团队在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统计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浙江、云南、山西等地开展了关于“生态振兴”的实地调研,试图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本质规律及基本路径,综合成果发表于国际生态经济领域权威期刊《Ecological Economics》,阶段性成果发表于《Economic Letter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守住守好洱海”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7月5日至8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马骥教授带队赴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开展了为期40天的驻村研究工作。期间,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教授等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就洱海流域农业绿色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宏曼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发表题为“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and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based on NDDF–MML index analysis”的论文,其他两位合作者分别为刘宏曼教授指导...
五月初夏,漫步在位于“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沿线的湖北罗田县付家庙村,目之所及,有溪水潺潺,水清鱼跃;有果树青青,屋舍错落;有雄鹰盘旋,远山含黛。
《中国三农报道》 20220707 三农绿厅 总台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梅旭荣解读《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日前发布,《报告》包含了绿色理论、绿色技术、绿色评价、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绿色生活和绿色案例等,客观系统反映了2020至2021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态势,科学完善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标志性...
2022年6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出席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