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无线电物理 >>> 电磁波物理 量子无线电物理 微波物理学 超高频无线电物理 统计无线电物理 无线电物理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线电物理相关记录132条 . 查询时间(3.368 秒)
2024年6月4日,由陕西省老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长安大学主办,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承办、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虹”学讲堂第572讲在北校区北辰楼会议中心二层报告厅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段宝岩作了题为“学科交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安毅生主持,相关学院共计4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近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黄标一行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调研交流。郭庆教授、马永奎教授等多名教师参加座谈交流。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成华东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陈丽清教授课题组首次在铷里德堡原子中实验演示了一个同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瞬时带宽的里德堡微波传感器。相关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microwave electrometry with enhanced instantaneous bandwidth”为题,发表于P...
与焓调控为主导的传统材料不同,高熵陶瓷材料创新性地采用熵调控为主导的设计思路,多组分近乎无限的排列和组合,显示出独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和物理化学性能,在热防护、储能、电磁波吸收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高熵陶瓷在电磁波调控方向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2023年10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来自全省高校504门课程入选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何晨光老师负责的《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宗华老师负责的《电磁场与电磁波》、侯成宇老师负责的《信息对抗技术设计和仿真》入选线下一流课程,吴宣利老师负责的《移动通信》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张云老师负责的《数字孪生微机与微控制器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入选...
南京邮电大学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琴教授团队近期在高性能量子密码系统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提出更实用的双场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刻画方法,实现传输效率最高的双场实验,提出更高效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案,以及实现当前最远传输距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2023年11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李骅教授团队针对利用餐厨垃圾和秸秆进行热电联产的发电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所设计的系统由微波热解与热回收系统、锅炉和涡轮系统相结合组成。这项研究的结果最近发表在《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上,标题为“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co-pyrolyzed kitchen wast...
合声波是广泛存在于地球和其他行星磁层中的一种电磁波动。将合声波的电磁信号转化为声音后听起来像清晨群鸟的合唱声,因而得名合声波。合声波能够通过共振的方式加速空间中的高能电子,在磁暴活动期间引发地球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快速上升;同时,合声波能够将空间中的高能电子散射到大气层中,形成弥散和脉动极光现象。
5G技术是我国重大战略布局。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需大量5G基站支撑。5G天线罩是5G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a),用来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界复杂环境干扰,提高天线精度和使用寿命。5G信号目前采用<6 GHz频段,未来将使用30-300 GHz毫米波(图1b)。因此,5G信号易受外部干扰,尤其是“雨衰效应”。降雨时,雨水会在5G天线罩表面形成水滴或水膜。由于介电常数很高(~80,25℃)...
该报告主要介绍中科大智能感知实验室在以无线电磁信号为核心的多模态信号处理、环境感知与成像、人体行为分析、数字健康等前沿的研究工作,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来回答“是否有人?人在哪里?在做什么?其生命体征如何?其生理状况如何?其心理状态如何?以及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并展示我们最新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全网络非局域性。该成果20023年4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冰盖的变化是全球变化的关键要素。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廓线指的是冰盖内部温度和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影响冰盖内部动力和热力过程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冰盖物质平衡与演化等科学问题的重要输入参数。现有的冰芯和钻孔等现场测量方式不能够提供冰盖空间分布观测信息,卫星遥感手段主要用于获取冰盖覆盖范围和表面状态信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郭光灿团队的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2023年3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tions)上。
为积极响应国家电子信息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促进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及学术交流,更好的服务广大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中国电子学会2023年计划继续开展众多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领域将涵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元宇宙、区块链、5G/6G、虚拟现实、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热点及前沿领域,也将覆盖微波、天线、雷达、通信、信号处理、信息论、太赫兹、导航、机械电子、超导电...
2022年12月1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和盛志高研究员合作,利用不同磁场强度辅助的溶剂热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的镍纳米线(PNNWs), 诱发了多种电磁损耗机制来衰减电磁波(EW),其中介电损耗占主导地位,磁损耗、电流损耗和谐振效应仅起辅助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界面》(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2, 220160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