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化学物理学 系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2.097 秒)
近日,我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化学传感器研究组(106组)冯亮研究员团队合作,设计并可控制备出一种有序双介孔聚吡咯/石墨烯纳米片,以其作为双功能活性材料构筑出高性能、柔性化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平面化集成微系统。便携式、可穿戴、可植入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社会对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其集成微系统的强烈需求。其中,微型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集成...
2015年1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卢光远和吴天如等科研人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成功在铜镍合金衬底上制备出单层高质量六方氮化硼(h-BN)单晶畴,单晶面积较之前文献报道高出约两个数量级。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进展为研发晶圆级h-BN、h-BN/石墨烯异质结和超结构奠定了重要实验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上。
2014年5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在大连对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燃料电池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主题项目2个课题——由我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邵志刚研究员承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和俞红梅研究员承担的“千瓦级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进行验收。
2013年5月22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产业化投资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融科储能)承建,大连化物所提供技术支撑的5MW/10MWh全球最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本次验收会由业主单位国电龙源公司组织、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参与评审。与会专家通过鉴定,一致认定:储能系统性能指标及工程施工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工程设计要求,完全可以全面投入运行。
2012年6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共分析测试组(DNL2001)邵建平承担的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红外光谱仪的真空吸附及表面反应原位表征系统研制”通过项目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科院东北先进制造与材料制备区域中心梁爽副研究员、长春应化所科技处副处长朱琳、沈阳自动化所刘金德研究员、沈阳金属所刘萌副研究员、大连化物所王峰研究员组成,朱琳担任组长。
利用PM3、HF和BHandHLYP方法的结合,系统寻找了甘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甘氨酸(GFGG)四肽在气相中的稳定构型.对该构型寻找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了一些重要构型的基本参数,如电子能、零点振动能、偶极矩、转动常数、垂直电离能和不同温度的构型分布等.通过对重要构型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熵的效应是决定构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并讨论指出了对构型偶极矩和特征振动模的测量是验证理论预言的有效途...
研究了电路耦合作用对逻辑随机共振现象以及逻辑门器件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单个的逻辑门电路,耦合的逻辑门器件可以在更宽的噪声范围内都保持逻辑运算的准确性,即耦合作用可以增强逻辑随机共振现象.此外,这种增强效应随着耦合体系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体系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增强作用达到一个稳定值.最后还考察了耦合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逻辑门器件可以保持逻辑运算准确性所对应的噪声区间非单调地...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储能电池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耐久性快速评价试验系统,自2007年7月6日开始运行以来,每天进行7次充放电循环。截至2011年6月4日已无故障运行1429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34000小时,电池系统成功实现10,000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耐久性示范评价系统,自2007年7月6日开始示范运行以来,截至2010年4月1日已无故障运行1000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24000小时,实现全充/全放循环6700余次。经测试,电池模块的充/放电能量转化效率未见衰减。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其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系统仍在继续运行。
2006年9月19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在大连主持召开由我所1802组承担的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强制电场下智能化微胶囊制备系统”验收暨成果鉴定会。  由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霖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杨学锋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关于研制项目的执行情况报告、实验装置测试专家组的测试报告及研制项目查新报告,现场检查了实验室装置的运转情况,并审核相关材料...
我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 ,在中药的标准化、标准组分制备技术、标准组分库以及中药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有重大进展,于2005年11月2日通过中期评估。 由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会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的专家组,在京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梁鑫淼研究员及其6家承担单位8位研究员的汇报,一致认为项目的学术思路清晰,目标较明确,技术平台先进...
6月20日上午,院ARP验收小组对兰化所ARP所级系统实施工作进行了验收考核。   验收小组依据《ARP项目所级系统(一期)实施工作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听取了兰化所ARP所级系统实施情况的报告,现场检查了ARP所级系统各模块的实施和应用情况,检查了ARP相关管理制度的文档,实地考察了ARP系统运行环境。经考核评议,验收小组一致认为,兰化所领导对ARP系统实施工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组织工作严谨...
研究了随机分布颗粒系统的尺寸、各向异性、矫顽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FexCu1-x,Fe/SiO2,Fe/Al2O3颗粒膜实验结果入手,以Néel-Bron理论和Storner-Wohlfartly模型为依据,建立了描述细磁性颗粒矫顽力Hc与颗粒大小d、热力学温度T的函数关系,并得出在粒径小于dm(=18~20 nm)范围内,矫顽力随着颗粒的尺寸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大,而在颗粒尺寸大于这个范围,则按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