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药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药理学 农业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1.234 秒)
张文姬,博士,副研究员,院青年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源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入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地市级项目共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20篇,总IF>100,单篇最高IF=11.077。
2022年9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课题组揭示了茉莉酸甲酯提高食药用百合生物活性的机制,开发了一种提高食药用百合功能性成分的方法。相关研究内容“Postharvest methyl jasmonate treatment enhanced biological activity by promoting phenylpropanoid metabolic pathways in ...
江油自古被誉为“附子之乡”,附子是当地特产,也是四川省“10+3”产业体系“川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川产道地大宗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11月下旬是附子种植的关键时期,也是附子白绢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预防的关键时期,为促进附子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2021年11月26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成员、四川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岗位专家曾华兰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华丽霞副...
2021年6月9日,作为中国—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中医药-尤纳尼传统医药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揭牌仪式”在湖南怀化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巴基斯坦信德省卫生部部长阿紫拉·法拉·派楚户,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巴基斯坦总统科技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巴中心联合主任阿塔·拉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副局长孙达,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等中巴双方领导和专...
2021年5月1日,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卢钢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PIF4 negatively modulates cold tolerance in tomato anthers via temperature-dependent regulation of tapetal cell death”,揭示了PIF4通过温度依赖性调节番茄绒毡...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应用工艺学组以吡虫啉为目标化合物,研究揭示了玉米幼苗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种衣剂的吸收与传导途径。研究发现虽然根系对药剂的吸收与传导广为人知,但在玉米幼苗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种子本身对种衣剂的吸收与传导贡献更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Doi 10.1002/ps.5930)。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319号公告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农药利用率田间测定方法 第1部分:大田作物茎叶喷雾的农药沉积利用率测定方法—诱惑红指示剂法》将于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药利用率是衡量农药科学使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农药利用率田间测定方法 第1部分:大田作物茎叶喷雾...
2020年7月14-16日,植物保护研究所曹世勤研究员受青海省农学会邀请,参加了2020年青海科技创新论坛,并在农业分论坛做了“甘肃陇南小麦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主旨报告。本次论坛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人才办、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等单位主办,中国农科院、青海大学、青海省农学会、青海省畜牧兽医学会等单位协办。论坛主题是“生态青海 绿色农牧”。
2020年2月23日,我校柑橘团队在预印版平台preprints上线题为“Citrus Fruits Are Rich in Flavonoids for Immunoregulation and Potential Targeting ACE2”的研究报告。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是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进入人体的,本研究有望为筛选抗新冠病毒天然化合物以及提高免疫力...
2019年12月1-4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佛山市召开,海内外约500名知名高校及研究院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学术盛会。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主办,以“药用植物栽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主题,以“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及合成生物学”、“药用...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汇聚我国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的杰出专家,成立学术咨询委员会并设立学部,聘请了199位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卓越声誉的专家为学部委员。我校校友徐锦堂被聘为学部委员。徐锦堂,男,1929年出生,研究员,药用植物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他从事药用植物研究50余年,在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黄连、天麻及猪苓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丰青,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河南兰考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药用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育种学,分子生药学。
2018年1月31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我校杨生超教授研发团队重要研究成果:首次实现重要原料药“灯盏乙素”全合成,为工业化生产中药组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